1962年由《大衆電影》雜志創辦,是由周恩來總理倡導的新中國第一個群衆評選的文藝獎項。百花獎代表觀衆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,并由觀衆投票産生獎項,因此又被稱為“觀衆獎”。
百花獎之所以用“百花”命名是為了體現“百花齊放、百家争鳴”的文藝方針,獎杯為銅質鍍金花神。百花獎也是中國曆史最為悠久和最有群衆基礎的電影大獎。
2014年,百花獎全新改革政策:不再限制演員國籍,且隻要在大陸取得上映許可證、票房過500萬、電視播放次數3000萬以上的華語電影都可以參加百花獎評選,不再有地域保護。
大衆電影百花獎與中國電影華表獎、中國電影金雞獎并稱中國電影三大獎。自2005年起,金雞獎與百花獎隔年評選一次,合稱金雞百花電影節。
評選程序
第一步,先由由中國發行放映協會屬下的100多名骨幹影院經理,在當年評獎年度内(兩年),在票房達到500萬、電視播出達3000萬人次的85部影片中,投票産生出10部候選影片,各單項獎候選名單均在這10部候選影片的範圍内确定。 第二步,這十部候選影片公布後,至每年的8月31日為觀衆投票階段。觀衆投票階段結束後,将由組委會指定的選票統計中心統計出群衆投票結果,根據統計結果評選出第30屆大衆電影百花獎影片提名獎5部、單項提名獎各5名。這提名獎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獎項,在電影節頒獎典禮之前,會舉行隆重的提名獎頒獎典禮。
第三步,在産生提名獎的同時,組委會将在公證員的監督下,分三次從所有投票觀衆中抽取100餘名觀衆評委候選人,此100餘名候選人經組委會平衡地區、行業、性别、年齡等因素後,最終确定101名幸運觀衆,組成第30屆大衆電影百花獎終評委員會。
每年10月中旬,由這101名觀衆評委組成的終評委員會,将在舉行的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,對10部候選影片進行再次觀摩和充分讨論,最後,在現場直播的百花獎頒獎典禮現場,以按表決器的方式當場投票,評選出大衆電影百花獎各個最佳獎項的獲獎者。